• 联系我们
  • 地址: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
  • 电话:159116031100
  • 传真:027-68834628
  • 邮箱:mmheng@foxmail.com
  • 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- 电影人物
  • 遥《人生》中高加林的人生悲剧探析
  •   绝美艳妇《人生》是著名作家遥1982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。小说发表后,就引起了轰动,接着被拍成了电影。小说以农村青年高加林这一人物为主角,展现了他在当时社会转型时期的奋斗与迷茫。作为一个有文化的农村青年,高加林不甘重复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,渴望跳出农门,进城工作,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。后来,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。但是,最终他还是回到农村,在事业的几番浮沉中,他的爱情生活也如一团打了死结的麻绳,剪不断理还乱,让人唏嘘不已。

      先来看高加林的事业线。高中毕业后,他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,可是后来被大队的儿子给顶替了,只好回家种地。但是,当上了局长的叔父,利用关系让他成为了县里的一名记者。本以为人生理想如愿以偿,可是好景不长,他的叔父被人,高加林也被免去了工作,不得不又回到家里当农民。这样,高加林转了一圈,怀着理想从农村出来,最后又回到农村,结局有几分戏剧性。

      在分析高加林事业悲剧的原因时,不能不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。遥《人生》中的故事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陕北农村。在当时,刚刚起步,市场经济还处于萌芽阶段,而中国的户籍又被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,这一的身份制度未建立的经济制度,使得当时年轻一代农民虽然向往城市体面高福利的工作,跳出“农门”、吃“公家饭”,却因为政策因素被牢牢在农村土地上。二元对立的城乡差异造成的壁垒,使得拉关系之风在当时十分盛行。遥正是通过营造这样的社会背景,展现出初期,中国城市和农村在生活方式、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。

      高加林出生在地地道道的传统农民家庭,对于古老守旧的乡村习俗,他自小就耳濡目染。然而他又接受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熏陶,突飞猛进的现代化,也强烈地冲击着他生活的高家村。他渴望改变命运,走出农村成就一番事业。这也是当时先进知识的普遍向往,他们向往之风盛行的大城市,向往文明、浪漫 、繁华的生活,摒弃农村的、、落后。

      高加林是有进取心、不怕吃苦的新一代青年代表。比如在在一次抗洪抢险报道中,他顶风冒雨,表现出来为事业奋不顾身的,显示出了勇于担责的英雄气概。他以为这次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出色表现,实现自己的理想,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。然而,张克男母亲因为嫉恨高加林抢走自己儿子的女朋友,向纪委他进城一事,于是,高加林被回家。

      那个年代,社会给人的选择余地很少,除了上大学,没有跳出农门的可能。因此拉关系,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,这方面对高加林也无可。为了实现自己进城工作的理想,高加林与现实进行了的,然而最后以失败告终。导致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? 应该就是当时落后的社会体制。以现在的眼光回过头来审视,高加林的理想虽然符合历史发展方向,但是,在当时现实条件下,是不可能顺利实现的。

      接着来看高加林的爱情线。高加林有两段纠葛的爱情经历。他在被儿子顶替后,得到了农村姑娘刘巧珍的爱慕,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段爱情。在他去城里工作后,又遇到了以前的同学黄亚萍,在黄亚萍的追求下,他又选择了黄亚萍,但是,当他回到农村后,这段爱情也就不得不终止。而此时,刘巧珍又已嫁为人妇。高加林的爱情也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
      谈到高加林爱情经历时,牵涉到黄亚萍和刘巧珍两个女主角。先看黄亚萍。在高加林上高中时期,黄亚萍、张克南是他的同班同学,但他们的价值观却大相径庭。黄亚萍在城市长大,家庭条件较好,而张克南为人老实本分,但缺少了城市女孩要的那种浪漫情调。黄亚萍虽不十分喜欢他,但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她也别无选择。黄亚萍更喜欢高加林的开朗的性格、渊博的学识、聪慧的头脑,但是无奈高加林是一个农民的儿子,经济条件不能满足她对幸福生活的要求。她喜欢安逸,厌恶辛劳,不愿意为了自己的意愿作出。因此,当得知高加林要被打回农村时,本来还处在热恋时期的她,只能含泪放弃高加林。

      再来说刘巧珍。刘巧珍文化程度低,但是性格善良、勤劳朴实、恬淡隐忍,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。她又不甘落后,非常向往现代城市的文明和新生事物,所以想找一个有文化同时又有丰富的内涵的男人做自己的爱人。恰巧高加林不仅有文化而且一表人才,所以她把满腔的爱情倾注在高加林身上。虽然后来高加林了她,她不得已嫁给了马栓,但在她内心深处一直深爱着高加林。当高加林失魂落魄地回到乡村,她姐姐准备嘲弄高加林一番时,她流着眼泪对她姐姐说:“请你不要这样对待加林,不管他变成什么模样,我都会心疼他的,你这样他,如同拿着一把刀子的心。”这字字话语,都流露出了她对高加林的真挚的爱。她和高加林注定是有缘无分。

      对高加林来说,他对刘巧珍的爱,虽说也是真诚的,但缺乏的思考,更多的是一种初恋的冲动。对高加林而言,刘巧珍远不及黄亚萍那样的现代女性具有魅力,在追求现代文明的高加林心目中,他更喜欢时尚气息的黄亚萍,他和黄亚萍有着共同的语言、共同的情趣。正如作品所写的:他们可以在一 起高谈阔论,争论世界能源危机和政坛轶事;他们一起漫步落叶缤纷的林间小,触景生情,吟咏白居易的诗句;甚至还可以给高加林写《赠加林》式的情诗。而这一切,对于不识字的农村姑娘刘巧珍来说,却是不可能办到的。所以在和黄亚萍这场情敌斗争中,巧珍失败了。这一恋爱悲剧引起了千万读者的无限同情,也为小说抹上了一笔悲剧色彩。刘巧珍爱高加林尽管非常真诚和,但并不真正地了解他。她只能给高加林唱一些好听但却不中用的陕北信天游,说些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。

      另外,高家林在爱情上的困难抉择,不仅仅在于刘巧珍、黄亚萍本身,还有其自身的原因。对高家林而言,抛弃刘巧珍不仅意味着情感的,还要接受乡村的,这是高加林所不愿看到的结果;而接受黄亚萍不仅会使他产生负罪感,而且还将伤及老同学张克南,这也是高加林难以接受的。而巧珍、克南面对困境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大度良,更使他。面对诸多矛盾和的抉择,高加林曾一度犹豫、徘徊过,也挣扎、痛苦过。但为了自己的事业和理想,高加林最终还是放弃了刘巧珍而选择了黄亚萍。

      总之,高加林的事业悲剧更多的是当时的社会因素,是由当时不健全的和落后的不的社会所造成的。而高加林的爱情悲剧的原因,则是由于当事人各方的认知、理想、性格、价值观等综合因素交织,造成的戏剧化的冲突导致的。《人生》中的高加林一直游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,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。现实与理想的冲突、性格与的冲突,造成了人物的悲剧,以及小说戏剧化的结局,使得这部小说具有高度的艺术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