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联系我们
  • 地址: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
  • 电话:159116031100
  • 传真:027-68834628
  • 邮箱:mmheng@foxmail.com
  • 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- 进口大片
  • 《异星战场》:Boss犹抱琵琶半遮面
  • 据说《阿凡达》与《星球大战》均受《异星战场》原著小说《火星公主》的启发。于是把这小说看了一遍。发现小说挺精彩的,但与电影差异较大。姑且比较一下。

    电影里的约翰·卡特长发飘飘,肌肉较结实。小说里的约翰·卡特头发其实剪得很短,肌肉虬结。电影里说他有妻儿,并且在战争中死去,这个与原著不符。这家伙好到处冒险,那有时间结婚。当然电影这样做也无何非议,他要救火星公主,不惜付出自己性命,那是因为妻儿的死刺激到了他。

    原著中的鲍威尔与约翰·卡特并非敌对关系,相反他们是好朋友。两人在战后为得到补偿,四处寻觅金矿。后来两人确实寻到了大金矿。由于鲍威尔学过采矿工程学,于是他一个回到文明社会购买工具与组织人力开矿。由于大意,途中鲍被印第安人拦截后折磨至死。约翰·卡特营救他时被众印第安人追杀,他一人一尸误闯山洞。电影里则是约翰·卡特作为逃兵被上尉鲍威尔追捕,他逃走时,途遇印第安人,双方拔枪互射。约翰·卡特趁乱逃跑,但他为了救受伤的鲍威尔,他们退至山洞。电影对印第安人何以不敢进一步掩近山洞语焉不详,小说则作了描述:山洞就是印第人视为禁区的地方,里面有令人恐惧的东西。我觉得改掉两人的关系不会影响剧情,但这儿交待不清易引起观众疑窦。

    主角何以能穿越。原著写到约翰·卡特灵魂出窍,分身就到了火星上。对于硬科幻爱好者来说,这可能会被视为硬伤。电影对此则作出了暗示。山洞中有一个盘状物,有很多条向外的辐射纹,应该是某种穿越辅助装置(报纸上有登过类似的东西),山洞则是地球中的一个秘密穿越点。在山洞中,神使——某个瑟恩族人刚穿越过来时,被约翰·卡特意外杀死,而穿越器落在他手中,于是约翰·卡特通过传送装置来到了火星。

    当约翰·卡特穿越到火星时,在原著中他是知道的。电影中他则显得茫然,不知身在何方。因为失重等方面原因,约翰·卡特的弹跳力惊人。原著与电影都有提及,但电影显然要把他超人化,一跳几十米,未免夸张。是的,小说里的约翰·卡特虽然拥有火星人不具有特质,但并未YY过度。但原著里提到他具有心灵感应力——与火星马心灵感应,电影里则没有表现出来。反倒是《阿凡达》从此得到灵感,当地人与马甚至“大雕”都是通过神经末梢的连接进行沟通的。原著里的很多动物有六条腿,《阿凡达》中动物也多是六条腿。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。当然两部片的细腻逼真情度差距较大,令人感觉遗憾。原著里还提到赫里安人的飞船凌空飞行的动力来源是第八光线。电影则对此没有作过多的解释。原著里的那条“火星狗”伍拉,原来有十条腿,行动迅捷,对主人忠心耿耿。电影里则把它改为六条,其余资质一样。但这家伙的卖萌程度在原著中比电影更高,这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。

    原著中火星上有四大种族:佐丹格、赫里安、撒克与沃胡安族。佐丹格与赫里安是死敌,但后两种族则是野蛮的游牧民族。电影里似乎把这后两个种族合二为一。比如原著里的沃胡恩族的达克·科伐断了条獠牙。但电影则把他改为撒克族人,其觊觎塔斯·塔卡斯的王位,挑战成功,但后来又被约翰·卡特干掉了。电影里只是简单的提到过塔斯·塔卡斯与索拉是父女关系,但内情是怎么样的,相信没有看过原著的人会如堕雾里。细节决定成败,确实很考导演的功力。至于撒克族这个族类何以演化成野蛮族,原著对此描述较多,电影则没有交待清楚(我觉得电影能描述清楚有利于增加电影的厚度,但又增加难度)。

    原著里约翰·卡特曾经在两个种族部落都有足迹,电影里则没有。电影里为增加威势,安排了约翰·卡特在竞技场勇斗白猿,这只是移花接木。原著中约翰·卡特只是在某个城市废墟偶遇白猿,他为救火星萌狗伍拉,硬着头皮才击毙两头猛兽。而且白猿应该没有电影中这么庞大那是肯定的。这里也更好的解释了火星狗何以对约翰·卡特不离不弃,生死相依(又不是人兽恋)。电影中这方面毫无逻辑何言,相信观众是有怨言的。原著里约翰·卡特曾经在竞技场格斗过,但那只是和火星人,并且是在沃胡恩族的部落里。怎么样?是不是很混乱,很难组织?

    先前提到神使瑟恩族,其实是原著中没有的。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,这里才是原著与电影的最大差异。导演凭空增加这个种族值得玩味。瑟恩族是女神的使者,按照电影的演绎。他们似乎是火星这个星球祸患根源。他们在火星各个种族中挑拔离间,以达不可告人的目的。在赫里安与佐丹格两族大战中,他们在幕后支持佐丹格人,致使胜负天平倾向后者。瑟恩族人掌握了魔法般的科技,具有隐身、幻化人形、瞬间转移等可怕能力。但他们害怕火星公主德佳·托丽丝分离出第九射线——具有超强能量,可以恢复星球上生机。瑟恩族人的动机好奇怪,居然不欲赫里安人的科技发展到更高级的阶段。但他们有自己的游戏规则:只能假手他人。于是扶植较为愚昧的佐丹格人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。当然瑟恩族人何故穿越到地球,不得而知。只能作这样的假说:是不是女神等玩完火星上的游戏,下一个目标就是地球。如果有续集,应会对此有较完美的解释。女神与瑟恩族人才是最大的Boss?这是原著中完全没有的。

    有人说,瑟恩族人为什么不直接干掉公主——佐丹格国王也曾这样想过——非要等到国王与公主联姻才杀。电影对此其实有解释,撼国易,服心难。只能通过合法手段来统治他国,否则会激起反抗。

    关于火星公主德佳·托丽丝,原著里她只是个年轻貌美,身形娇小,温柔坚定的科学家,而非是电影中那个前凸后翘的劳拉式女战士。她本与约翰·卡特相互爱慕。原著里她嫁给佐丹格国王(电影把国王与王子合二为一)是主动的,原因是她以为约翰·卡特已死,而她的心跟着枯萎,为了两国停战,她宁愿和亲。电影里她与国王的联姻则是被逼的。一个被动,一个主动,彰显公主的个性不同。感觉上,原著中公主比电影中更为可爱动人。我觉得电影对男女主角的爱情刻画不够。虽然《阿凡达》也被人诟病没有剧情,但爱情的描绘方面,《异星战场》显然简单粗暴得多,缺少打动人心的力量。

    值得一提的是,原著里的撒克人塔斯·塔卡斯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故事的人。电影把这条线索弃之不用,这样一来,整个撒克族就变得扁平化。连带火星上的种族文化无法更好的展示。观众以为约翰·卡特来到火星只是为了打打杀杀,无法在其中投射到什么。

    看完小说后,我发现原著结局较有韵味——回到地球的约翰·卡特每天只能惆怅的望着夜空,再也无法回到火星(到底这一刀砍不砍下去?)。而电影则是回到地球的约翰·卡特居然将计就计将跟踪他神使杀了,再次拿到了神使的穿越器,首尾得到呼应。即便如此,大Boss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,谁也没有搞清楚他们到底要搞什么。